6月29日,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市委编办正科级干部、一级主任科员,市派淄川区寨里镇槲坡村第一书记韩峰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月30日,淄博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会议表彰了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科科长尚勇健获得“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坚守山村 倾力帮扶——韩峰同志先进事迹
韩峰,市委编办正科级干部、一级主任科员,市派淄川区寨里镇槲坡村第一书记。从2015年6月以来,先后被派驻到淄川区寨里镇的甘泉村、蓼坞村、槲坡村担任第一书记。近几年,被授予淄博市“振兴淄博劳动奖章”,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先进个人,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先进个人,全省“第一书记榜样”等荣誉称号。
扎根甘泉村,让扶贫有了“源头活水”
2015年6月25日开始,韩峰在寨里镇甘泉村担任第一书记。甘泉村是一个仅有251口人,98户的小村子,适宜耕地只有200余亩,其余5000余亩均为山地,甘泉村60岁以上村民八十多人,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提高村民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两年时间,韩峰和村里一起,修了1500米的生产路,两个蓄水池,为村民的基础生产铺平了“道路”;和村民一起种植了12000株香玲纸皮核桃,为村民种下了摇钱树,如今,这些核桃都挂果有了收益;成立了“淄博淄川好地方农产品专业生产合作社”,让村里的小米核桃成了“明星”;拓宽了村内的主要道路,给村里安装了十余盏LED路灯;建了党群连心活动室,为未完工的旧村改造项目新建了储藏室,硬化了楼前广场,修缮了村里的水池护栏和部分建设器材,新建了喷泉景观、村门,种上了侧柏、金叶女贞、月季等苗木,村里有了新农村的模样;协调修好了村里的饮用水井,村民喝上了甘泉水。
为改善村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不定期邀请剧团来演出,老百姓不进城也可以看大戏;多次邀请义诊队伍,让老百姓享受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体检待遇。长期坚持入户走访,甘泉村的每一户家里都走了好几遍,帮贫困户卖了核桃和小米,为困难家庭带去了慰问资金。离任时,启动的蓼泉养殖场现在运转良好,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转战蓼坞村,让难题村成了幸福村
蓼坞村位于寨里镇政府驻地东南部约11公里处,现有人口3876余人,以种植核桃和小米为主。蓼坞村是淄川乃至淄博市有名的大村,村里人口众多,民风淳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蓼坞村因种种问题多年没有通自来水,村里的老石桥、老城门保护缺乏,村两委班子比较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等等,大大制约了村子发展。
为了第一时间把准群众声音,驻村第一天,韩峰便开始独自入户走访,了解到村里3年没通自来水,吃水难是群众急需解决的第一大问题。村里机井承包方和村集体因设备维护费及有关工程费用问题达不成一致,双方矛盾积怨已久,导致全村百姓吃水难问题长达3年之久。屋檐下常年放着水桶、盆,等待下雨接天水的现象在村里随处可见;干旱季节有人用拖拉机拉水罐到村里卖水,每方水价格竟高达23元,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韩峰先与承包方、再与村两委,开始了漫长、艰难而又曲折的沟通之路。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奔波、协调,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签署了和解协议书,收回了承包出去十几年的机井,村民吃水难问题终于圆满解决,赢得了老百姓和村两委的一致好评。经过慢慢的调解磨合,多年开不成的两委会开始正常化了,大家终于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商量事了,班子得到了理顺了。
韩峰从实事、小事做起,慢慢改变村里的面貌。全村硬化道路近2万平方米,户户通工程实现了全覆盖;村里的老石桥,也在区里的帮助下,修缮加固,将村里的老记忆保存了下来;村里的党群活动中心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完成了新增旱厕改造141户,推广村民使用新型煤503吨,大大提升了村民生活环境。韩峰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再梳理,把贫困户纳入网格化管理,不到2年时间,走访党员群众三百余人,走访从蓼坞村走出去的乡贤十余人。同时和镇上一起,克服种种困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帮村民卖小米,卖核桃,卖全羊,也帮着村里打广告,搞宣传,让蓼坞村品牌打的更响。其中充分发挥蓼坞村核桃小米的特色品牌优势,树品牌,建渠道,帮村民销售农产品高达万余斤,百姓增收10余万元。为了实现村民长远致富、全面脱贫,2018年3月中旬,帮助种植文冠果、白皮松、紫叶稠李、流苏等苗木53000余株,其中17户贫困户20余人每人收益560元。任期结束前,全面清理规范村49份合同,村集体增收10.5万元。
上任槲坡村,帮扶在路上
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全面从严规范党员管理,通过组织党员到上瓦泉村、竹泉村、蓼坞小米党建基地等考察学习和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坚持开展好“5+X”党员群众议事学习日活动,全区党建调研评估派驻村由全镇第25名跃居全镇第一、全区前列。
驻村伊始,恰逢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派驻村通信中断、道路冲毁,期间和村两委一道转移群众、排险克难,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顶住了洪水侵袭,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共转移群众6户14人。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主屋受灾13户,侧屋、库房、院墙、大门受灾49户,冲毁道路、石堰15处,围堰30处,地堰54处,冲毁地45亩,水淹地50亩。台风过后,筹集救灾重建物资款项16万余元,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紧紧依靠市委编办和区镇党委政府,争取专项项目资金20万元开展村居环境大整治,争取党建经费6万元打造党建示范点,争取绿满乡村项目资金20万元,从根本上改变村居面貌。配合中标单位完成自来水改造项目,项目总投入260余万元,共翻建机井房一处,更换水泵一台,新建69个水表池,安装水表400户,深埋管道2万多米,硬化恢复村内道路4500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5处,化解矛盾纠纷15起。
争取社会资金35万元,着力解决村民反映突出的各类问题,如安装监控、排除隐患、解决工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等。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工作方法,遍访村里的困难群体,为常年吃药的常传成父子争取药费6千元,为智障母女陈芳一家争取家具家电一宗,为村民安装价值1.5万元净水设备一台,联系山东浩泽建设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采购村民小米等农产品1.2万余斤,联系市中心医院为村民开展健康查体义诊活动。争取各方支持,开展“暖冬行动”,为村65-80岁老人配送老花镜,为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捐赠助学礼包,为村60岁以上老人购买暖冬大白菜、大葱、胡萝卜,为村民拍新年照,帮扶路上步子越迈越扎实。
2020年4月,淄川区寨里镇以地域相连、资源互补为原则,联合甘泉村、蓼坞村、槲坡村、南峪村、赵家岭村5个行政村,成立寨里镇古村落保护联合党总支。该联合党总支,辖5个党支部、241名党员、贫困户203户352人,辐射村民6035人,由韩峰同志任联合党总支书记。联合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原书记主任分设的槲坡村、蓼坞村、南峪村顺利实现“一人兼”。积极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蓼坞村、槲坡村、甘泉村完成了合作社注册,发挥甘泉村生猪养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蓼坞村新上生猪养殖企业,两村实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整合南峪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槲坡村省级传统古村落、甘泉村民宿扶贫项目,通盘谋划促进乡村多方面多产业发展,通过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特色民宿的开发、营养有机农产品的产销、乡村农家乐产业的兴起以及景区直播等行业的发展,多行业百花齐放,村落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充分解决。通过统筹谋划,促进多产业合理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2.跑在改革路上的“急先锋”——尚勇健同志先进事迹
“奔跑”意味着努力、奋斗;“奔跑”是创新也是超越;“奔跑”更需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尚勇健,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科科长,自2011年到市委编办工作以来,堪称“全才”的他,在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每一场硬仗的攻坚中,都以“努力奔跑”的姿态走在前列。
这10年里,他从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到如今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用改革的魄力、创新的勇气,一直奔跑在改革路上。
这10年里,他心系人民利益,苦累甘之如饴。只要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记在心上、跑在腿上,用创新实干的作风,擦亮为民服务的底色。
这10年里,他始终不忘入党时的初心,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党建的谋划、引领体现在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
有情怀——奉献是初心的“底色”
“我们要担得起肩上的担子,对得起这一份责任。”这是尚勇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身上那股“拼命三郎”式的工作劲头再次得到展现。从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以来,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成的周末,遇到阶段性攻坚任务,更是连轴转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后的连续5个月,他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在同事们眼中,他真正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在尚勇健的工作“法宝”中,没有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因家与工作地点距离较远,通常忙到凌晨以后,他就衣不解带,在办公室沙发上“凑合”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加班中,尚勇健错过孝敬父母,也错过了陪伴孩子。一次,岳母生病要动手术,可工作紧急尚未完成,他只能请自己父亲去医院帮忙,怀着对妻子的歉意和对工作的负责,义无反顾地回到最需要他的工作岗位。这么多年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真正能陪到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多少次在孩子们不舍的目光中,他疾驰在加班的路上。
作为一名党员,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面对来访群众长达几个小时的咨询政策、反映问题,他耐心地听着、答着、解释着。从进门的愁容满面到笑颜绽放,几乎每个人都能带着满意离开。他始终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用热心、耐心、细心做好群众工作。他经常对同事说:“‘民无怨不访’”,老百姓火气大,他们想不明白的事,只要耐心倾听,帮着分析分析,就没事了。”
有力量——深耕改革的“匠心”之路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奔跑”是内在需求。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事业单位多、规格高、问题繁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怎么开展?如何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打好地基是关键。对于这一点尚勇健早有考虑,他提前半年谋划布局,对市属400余家事业单位全覆盖实地调研,经过评估筛选,又针对性对20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专题调研,与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30余次,最终形成15余万字的调研材料,将各市属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近期履职情况、存在问题等各方面全面掌握了解,并针对每个单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尚勇健看来,编办既是推动改革的主力军,也是提质服务的践行者。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市属事业单位中有近30家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脱轨,陷于发展困境,运行困难,难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这些“老大难”单位的问题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改革不是简单整整合合、撤撤并并,更不是把问题当包袱甩出去就不管了,而是要让问题软着陆。因此,他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从单位实际出发,“一类一策、一家一策”对遗留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同时,为落实责任,切实推动改革,近期又出台《市属职能弱化类事业单位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方案》,细化明确工作指导意见,从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三个方面对重点任务、时间步骤和部门分工进行细化分解,真正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有担当——改革创新迸发活力
担当,是改革者必需的修行。机构编制工作者既要做执行者、落实者,更要做设计者、谋划者和探路先锋。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改革创新永远没有止境。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尚勇健先后赴深圳、宁波、南京、无锡等市实地考察,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实际,打造出了“事业单位+”多元化管理运行模式,为符合条件的20家事业单位插上“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团队”“企业化管理”“集团公司”……的翅膀,真正加强事业单位自主运营管理权,健全完善激励分配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干事创业活力,市仲裁办、市博物总馆等受益单位无不交口称赞。
从最初的迷茫到奋起、再到创新。在这场创新中,尚勇健一直在奋力奔跑。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倘若事业单位一有新的工作任务就来市委编办要求增加编制,如何评估是否需要增加编制,需要增加的又该如何精准确定增加多少编制?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尚勇健。
“兵马”未动,机构编制先行。为解决这个顽疾,他从工厂计件和教师课时衡量工作量中得到灵感,带领科室工作人员研究出工作量量化核编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中,全面采集市属事业单位年办件量、平均工时、实有人数等11项核心数据,按照人、事、时相匹配的原则,以“主要职责→工作量→工作时间→编制数额”为主线,综合考虑单位职能定位、政府购买服务、实际工作环境等7大因素,测算收回使用效益低下的编制资源,系统实施内部“战略转移”,加强对新兴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力求发挥编制资源最大使用效益。
唯有“奔跑”,才能离梦想越来越近。作为机构编制工作者中的一员,尚勇健没有轰轰烈烈的高大上,只有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对于工作,他是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创新探索永远在路上”的初心,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