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上海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考前必背专题07 | 从新传理论视角看“饭圈”那些事!

   日期:2024-12-1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fabua.ksxb.net/mobile/news/4207.html
核心提示:真题回顾2022年334名词解释:饭圈文化所以,作为山西大学新传考研人,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与粉丝文化相关的概念。同时,在学有余
真题回顾

2022年334名词解释:饭圈文化


所以,作为山西大学新传考研人,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与粉丝文化相关的概念。


同时,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再去了解一下饭圈的“前世今生”,粉丝为何如此热衷于他们的“文化”,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接下来,大山将从概念界定粉丝参与、粉丝再生产动力机制、产生影响四个方面出发,带大家梳理粉丝文化。


学完这些,你离上岸更近一步啦!




一、外在条件——技术赋权

粉丝的再生产行为过程包括产品的生成及其进入公共传播视野的过程,Web3.0 时代赋予了个体聚合成社群的可能和创造、传递的可能,扩大了人们的行动半径,因此助力了粉丝再生产行为完整链条的形成。

1.个体连接形成社群共创场景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隔阂,使个人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弱关系”社交,而“弱关系”形成的纽带具有连接作用,使分属于两个不同场景和群体中的个体拥有相互连接的可能,更有利于打破现实关系形成的社交孤岛,形成复杂的大范围社会关系网络连接。

不同地域的人因此有可能因为同一兴趣结成社群,基于相同兴趣基础上生出的信任与创造欲促进了“多地联动”和共同协作,使社群更易进行价值的创造。

2.接收、创造、传递的可能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深度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以随时接入信息平台的受众不再局限于对信息的被动感知与接受,他们具备主动选择、即时表达、有效参与的能力,兼具内容接受者、生产者和传递者的三重身份,技术的更新拓宽了大众接收、创造和传递信息的可能。

互联网中信息的易得性让粉丝接受信息的成本降低,为再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在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时代,粉丝只能通过新闻被动得知偶像的最新动态,信息获取渠道匮乏,主动信息搜寻成本较高。

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信息获取门槛并丰富了获取渠道。粉丝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搜索并选择自己偏好的偶像内容及再生产所需原材料,便捷、有效、成本低廉的信息获取有利于再生产的进行。

二、内在动力——心理动因

1.人内传播层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出需求五层次论,按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排布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的满足是追寻其他需求的基础;社交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以满足后个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联系,获得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和尊重他人,是在自我反思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个人想要实现理想、抱负,最大化发挥个人能力。

粉丝对于人物和事物的崇拜、喜爱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粉丝在社群中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自身社交网络,甚至与个别伙伴建立亲密友谊,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塑造和提升,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愉悦感。

2.人际传播层面:霍顿和沃尔准社会关系

准社会关系于1956年由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提出,用来描述大众媒介使用者与媒介人物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部分受众,特别是电视观众会对其喜爱的电视人物或角色产生某种依恋,并发展出一种想象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其与真实的社会交往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被称为准社会关系。

粉丝文化中粉丝和爱豆之间建立的就是一种准社会关系。

3.组织传播层面:泰弗尔社会认同理论、柯林斯互动仪式链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泰弗尔首先提出,是指个体知晓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泰弗尔将类化、认同和比较作为社会认同的三个基本历程。类化指人们将自己归入某一群体,类别之内的相似性和类别之间的差异性被强化;认同是认为自己具有群体成员的普遍特征;比较是评价自己认同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优劣、地位和声誉,通过群体内和群体外的比较,增强优越感。

互动仪式链:
互动仪式理论起源于埃米尔·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涂尔干认为信仰和仪式是宗教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戈夫曼互动仪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

对于社会性的组织而言,互动和仪式能不断产生情感能量,并将这种情感与符号相联系,从而形成组织信仰、组织思想、组织道德规范以及组织文化的基础。而组织中的个人,又利用仪式所产生的情感和符号引发之后的社会互动。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循环成为固定的模式,成为组织社会最为基本的结构。

4.大众传播层面:巴赫金狂欢理论

狂欢理论是指由狂欢节推衍出来的狂欢式、狂欢化等一系列概念术语的总称,是一种关于狂欢的理论。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狂欢精神”,他认为“狂欢精神”主要体现在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

END



详情点击图片查看


1. 专题热点答题冲刺班

热点+论文+专题+真题+ 答题集训营+全真模拟训练,全方位解决答题疑难!


2.大山答题集训营


3.真题模考押题冲刺班

200+真题答题打卡训练、 5次全真押题模考、3次“1对1”批阅、给分、排名!



本文地址:http://fabua.ksxb.net/news/4207.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fabua.ksxb.net/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标签: 粉丝 需求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