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流基础》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口语交流基础
公共外语教学部 赵娅青
课程名称:口语交流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国际学院2020级各专业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课程简介
(包含开设目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内容,500字以内)
《口语交流基础》是我部针对国际学院2020级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也是ISEC项目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和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ISEC项目对该项目的介绍为:This course gives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group interaction, and formal speaking.(本课程侧重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小组互动和正式演讲。)可见,该课程具有实用性、交际性、跨文化、思辨性等特点。
以此为参照,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并细化了以下主要内容:(1)独立、流利、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日常对话,交流自己的情绪、喜好、想法或需求等;(2)以连贯的方式描述个人习惯、偏好或生活经历;(3)对一般话题有效地运用论证或例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4)根据作业要求,与同学共同讨论相关话题;(5)在3-5分钟内用连贯清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个话题的思考。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1.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1)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英语口语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2)优化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探索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口语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本课程将英语语言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从价值引领、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y用能力。 如下图所示:
(2)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数字资源和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重点考察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塑造相结合。
3.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渠道:
(1)教材。本课程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第2版),教材中除了英文篇章外,还选择了大量与之主题对应,含中国古、现代的名人名言,古文和现代文在内的中国经典短篇与篇章节选,配以名家翻译的英文版译文。从主题上和语言素材上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助力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以及“中国未来的开创者”。
(2)网络资源。主要包括China Daily、CGTN、人民日报、外研社等权威主流媒体和优秀英语教材出版社的英文版及英文微信公众号,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涵盖国内、外时政经济的相关新闻热点设计口语话题及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1.结合课程特点,完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