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9年,长白山的树林深处,几个人影来回奔走,到今天为止他们已经在树林深处待了有7年之久。当然他们可不是什么怪人,领头的那个高大的男人正是东北抗联军的领袖——杨靖宇。
在树林深处的他们一直在四处逃窜,神色慌张,时刻提防着外来人员。
为何抗联首领会躲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又在躲避着什么人?
原来他们躲避的正是外围想要逮捕他们的日本人。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一带,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的不抵抗政策,让日本人更加的嚣张。
但我们的英雄杨靖宇却是例外,国民党军队陆续撤出东北以后,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依然坚守在东北,与这些强盗殊死拼搏。
为了躲避这些人,抗联将领杨靖宇带着其余的战士进入了东北一带的深山中。
那里气温低下,吃的、喝的、武器装备什么都没有,可他竟带着战士们在那里坚持了7年之久,为红军前线的战事赢得宝贵的时间。
之后党中央评价他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如此高的嘉奖足以证明,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队的重要性。
可是之后的结局却不尽人意,这样的人竟然死在自己战友的手上,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支杨靖宇无比信赖的队伍之中出现了叛徒,而他也正是因为这些叛徒,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叛徒究竟是谁?为何他们要这样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揭开这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为党奋斗
1905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家十分穷苦,一家人的生活经常是紧紧巴巴的。
按理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之中,像杨靖宇一样的孩子在稍大一点以后都会分担家庭的负担。
杨靖宇也是一样,不过杨家有一点不同,他妈妈不像其他的父母一样,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就时常会给杨靖宇讲那些巾帼英雄的故事,比如:岳飞、霍去病等人。
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杨靖宇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懂得了很多东西,那时的他也想要像故事中的英雄一样保家卫国。
等杨靖宇稍微长大一点之后,妈妈觉得不能再让孩子这样下去,孩子必须要去学堂读书,她开始省吃俭用想让孩子接受教育。
虽然家庭贫困,但他妈妈的思想完全没有受到社会的影响,不过也多亏了妈妈,杨靖宇之后才会有那样大的成就。
杨靖宇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在进入学校以后,始终名列前茅,学校的老师每次提到这个孩子都连连赞叹,一个名叫贺光吾的老师更是如此。
贺光吾是一名进步老师,先前就受到了爱国主义、马列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在看到杨靖宇之后,贺光吾就动了培养这个孩子的想法。之后在老师的熏陶之下,杨靖宇的思想受到了极大震撼,对于马列主义了解越多,他就越向往那样的生活。
终于在1926年底,杨靖宇的愿望实现了,他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为中国共产党奉献的一生。
杨靖宇这人也确实厉害,在二十岁刚出头的年纪,就有了极强的号召能力,他开始鼓动自己家乡的人一同来抗日。
在刚加入党时,五卅运动爆发,他也像其他的革命者一样,上街游行,号召中华儿女一起抗日。
之后北伐战争爆发,他又回到自己家乡,四处号召家乡的人民一同来进行抗日活动。
那段时间的杨靖宇游走在抗日宣传活动的第一线,他清楚现在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想要让自己身边的人一同参与进来。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杨靖宇同志完全是一心扑在抗日工作之上。不过,到现在为止杨靖宇的功绩中最令人缅怀的还是他赶赴东北之后做的事情。
来到东北
1929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之下,杨靖宇来到了东北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当时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可东北地区却极少有工人运动。
为了扩大工人运动的影响,中央便决定派出一部分优秀干部去往东北进行宣传。
之后刘少奇、杨靖宇、赵尚志等人来到东北,刚到东北以后几人便分开行动。
杨靖宇准备从抚顺的煤矿工人下手,这些人都是底层人民,长期受到打压、欺凌,稍加劝说,反抗意识没准就会培养起来。
杨靖宇想的确实没错,这里的工人情况确实如此,用他们的话来说:日本人挖了咱的矿,用的咱的人,结果生病了都没人管。不仅如此,他们一个不开心就要随意打骂,要是有人敢反抗,下场更惨。
在深入矿场一段时间之后,杨靖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将这里的工人劝说成功,在他的带领之下,工人们终于奋起反抗。
可是在当时的东北,这样做的下场大家也都猜得出来,号召反抗的杨靖宇很快就成为了国民党以及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许多的日伪军队也开始用尽全力抓捕杨靖宇。
不过我们的英雄丝毫不惧怕,他带领着自己组织的部队与这些人奋起反抗。
虽说杨靖宇之前的工作主要是以宣传为主,但此人在真正打仗时也是毫不含糊。他带领的工人队伍与敌人进行游击作战,几次之后就缴了他们的武器,并将敌人打得片甲不留。
当然那时的东北不仅是日本人在作祟,当地的土豪地主也时常敲诈老百姓,在了解实际情况以后,杨靖宇对这些地主武装也进行了沉痛打击。
在这支军队的骁勇善战之下,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总算是好了很多。
经过了多次战役,杨靖宇的名声越来越大,名声越大引来的事情自然也会越多,但好在杨靖宇这次引来的是好人。
东北一带沦陷之后,当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各种番号的义勇军和抗日的山林军,这些人有真心实地抗日的,也有滥竽充数的,当杨靖宇的名声打响以后,那些真心抗日的部队陆续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之中。
看着队伍一步步的扩大,杨靖宇打心眼里高兴,他将队伍先前的番号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之后这支队伍继续与敌人硬刚,硬气的作风以及杨靖宇的领导有方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之后越来越多队伍相继加入。
在刚来到东北时,杨靖宇只有只身一人,而现在这支军队在人数已经达到了6000人。
如此短的时间内组建这样的队伍实属不易,不过这也很明显可以看出杨靖宇的组织与指挥能力。
不过要是你以为组建这样一支只为对敌人进行干扰,对当地地主恶霸进行打压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
1931年,东北一带沦陷,国民党为主的军队撤离了这里,共产党在其余地区战事也是极度吃紧,实在无暇顾及东北一带。
这也就是说明了,那时的东北属于红军部队的大后方,要是没人对日军的南下进行阻拦的话,他们从后方突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杨靖宇的队伍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任务:在后方牵制敌人南下,为红军部队在前线争取更多的机会。
这个任务对于这样一支临时搭建的队伍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他们装备短缺,且队伍中的诸多人都没有作战经验。
但是杨将军可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队伍成立初期,他先是整顿部队,将共产党的政策原则一一灌输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必须要学习党中央的先进理论以及枪支的规范使用。
终于在杨靖宇的努力之下军队也越来越正规起来。那段时间队伍学习打仗两不误。
1933年之后,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3个师的兵力,并且队伍大多数都配备了三八式步枪,装备水平大大提高。
短短几年的时间,南满游击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队伍规模也越来越壮大,党中央为他们更名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之后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自此抗联军队正式成立。
抗联队伍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白山黑水之间牵绊着敌人的南下,他们为红军南部的战役牺牲了太多。
自1933年起,东北抗联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过几千余场,但凭借着他们出色的能力,绝大部分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对于他们这支军队所有人提起来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而日军对这支队伍在刚开始确实不屑一顾,可是多年以来,这支队伍对他们的南下的计划一再造成干扰,不得已之下,他们也开始将注意力向这支队伍转移。
白山黑水之间的战斗
1937年,在东北驻扎的日本军队开始调转矛头,将重点放在了打压抗联第一军上。
同年12月,日军几个有头有脸的军官接到命令要将杨靖宇军队彻底消灭,据幸存战士们后来回忆:
浩浩荡荡的军队直逼杨靖宇的抗联,他们武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其中大炮等大型武器也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攻势下,我们不敢与之硬碰硬。
敌人以为抗联战士围起就可以将之消灭,可其实丛林才是这支军队的真正战场,我方部队人数少,在杨靖宇的指挥之下,战士们兵分几路,开始了布防。
敌人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入到大山时,埋伏在深处的战士们便对他们实行了暴击,最终一场战役下来,抗联战士伤亡率极低。
可是反观日军几个高级将领,由于对地势的不熟悉,再加上当时严寒的天气,最终在长白山一带毙命。
造成日军如此大的伤亡后,敌人自然不愿意就此作罢,为了彻底结局杨靖宇,同年年底,日军干脆派出了4万余人,对长白山一带围剿,其目的只有一个:将杨靖宇斩草除根。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个计划,日军对辽宁一带的老百姓进行了管控,进出都需要专门登记,就连外出时手中的东西也需要登记确认。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日本人知道这些年来抗联军队的主要伙食是靠着老百姓提供,现在他们从老百姓方面下手,将战士们所需的食物、衣服来源全都掐断,直接将生活保障全部切断,为的让他们坚持不下去!
日军的这一做法确实给抗联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这不能打倒杨靖宇,为了让战士们活下去,他在树林里建造了一个密营系统,其中都是先遣部队冒着危险去外围找到的食物以及武器装备。
有了后勤供给以后,战士们的生活总算是好多了。
可就在这时,敌人浩浩荡荡的四万部队出马了,他们来到了长白山附近,对长白山一带进行包围。
得知此情势之后,杨靖宇不慌不忙地制定战术,他将队伍化整为零,带着四百余人在丛林深处与敌人周旋。
对山内情况相当了解的杨靖宇在战术的配合之下,很快就将日军部队打得分崩离析,其中几个主要头目更是被杨靖宇直接毙命。
毋庸置疑,这次日军再一次失败,反观抗联队伍虽有伤亡,但相较起来少了不是一星半点。
据多年后调查,日军当年在杨靖宇抗联军队上花费的人才、财力达到了全国之内的1%。可即使动用上了这1%,他们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不过因为山中情况特殊,再加上食物补给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恶劣,抗联人数也越来越少,可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战士们依旧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杨靖宇将军也一定会带让他们冲出长白山。
战士们希望不灭,奈何日军想要消灭杨靖宇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又采取了劝降政策。什么是劝降政策呢?
其实就是不费一兵一卒,对山内的队伍喊话,规劝他们投降,并承诺只要投降之后会留他们性命,且好吃好喝源源不断。
这样的政策对于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来说是没用的,可一个队伍之中总归会有那么几个意志不坚定的人,这些人就是革命队伍之中的毒瘤。程斌就是这样的人。
程斌是杨靖宇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因为其骁勇善战的能力,杨靖宇将他当做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此人杨将军也是大力栽培,可没想到这人完全不念旧情,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他竟选择了背叛抗联。
1938年春,抗联采取了分开协作的战术,杨靖宇、程斌等人带着队伍在山间分开躲避,一次在程斌带领的队伍休整之时,敌人再次向内喊话,他们称已经将程斌的母亲、哥哥等人全都控制起来。
得知此事的程斌格外的激动,随即便带着手底下115人选择叛变。一个重要将领选择了叛变,对于队伍来说监视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程斌带来的影响就更大了。
由于跟随杨靖宇的时间很长,因此他对于杨将军的指挥习惯、用兵技巧以及山间的那个密营系统都了如指掌。在日本人身边的他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牵引着丛林深处每个人的心。
不过,程斌的反咬一口没有人让他们等太久,叛变不久后,程斌就带着部队将他们的密营一一清除,如此一来,白山黑水之中的战士隐蔽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的反抗
日军对抗联的包围越来越密,再加上之前程斌叛变的影响下,队伍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叛变,整个抗联队伍死的死、伤的伤、叛变的叛变,队伍规模越来越小。
就在这时,外围的日军又开始对他们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冲击。看着这样的情势,战士们已经失去了生的希望,所有人都觉得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被日军消灭。
看着逐渐低迷的气势,杨靖宇深感不妙,为了稳定军心,他告诉战士们:
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对啊,他们现在就像那堆火,看起来希望很渺茫,但是坚持下去以后,会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站起来参加革命,千千万万的人参加革命,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
1939年,日军集结起飞机大炮等武器,以及两万多人的军队对着长白山一带进行猛攻,敌人的火力十分猛烈,再加上叛徒们的带路,很快便找到了杨靖宇等人。
在面临差距极其悬殊的战斗时,将军依然带领着部队殊死拼搏,起初在敌人迅猛的火势之下,部队遭遇到了重大损失,原本一千人的部队,到最后只剩下了400多人。
最后杨靖宇带着部队依然冲出了包围圈,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多年以后,幸存的战士回忆起来:
1939年的那个冬天是我们最困难的一个冬天,长白山以外的敌人对他们严防死守,且时不时就会有人对他们进行打击、劝降。而山中这时白雪皑皑,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我们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但是即使这样,战士们依然没有向敌人屈服。
1940年,抗联军队已经在深山中待了7年,敌人的疯狂轰炸始终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2月,在丛林深处的抗联部队因为叛徒的背叛遭遇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看着眼前一个个体力不支的战士们,杨将军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
16日,杨靖宇决定带着两名战士继续与敌人周旋,警卫员护送剩下受伤的战士们寻找时机向山下突围,并找到外面的同志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
之后杨靖宇三人在树林中吸引着敌人的注意,由于敌人的目标只有杨靖宇,因此突围的战士们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下山时机。
但吸引敌人的全部火力危险极了,好在杨靖三人拼死反抗,几小时之后他们成功脱离敌人的火药封锁。
三人躲避之后,看着已经虚弱到不行的将军,两个小战士决定冒险去找点食物来充饥。原本杨靖宇是不愿意的,可是几天没有进食的他这时已完全没有了力气,只得同意。
但敌人想要将杨靖宇消灭的愿望太过强烈,山间搜寻的敌人越来越多,两名战士再出发之后没多久便遭遇了敌人,一番战斗之后英勇牺牲。
杨靖宇在山间内左等右等依然没有等到二人,他知道两人一定是遭遇了不测,于是便赶忙动身继续隐藏,他一边拖着疲惫得身体在山间躲避,一边寻找着食物。
杨靖宇的精力属实让日本人想不到,据日军多年之后公示的资料记载:
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
杨靖宇独自一人在山间奔走了五天五夜,最后他实在是饿的没力气了只能暂且休息下来。可是这时的杨靖宇绝对想不到,周围依旧是危机四伏。
在休息之时,杨靖宇发现了几个上山砍柴的当地老百姓,许是日军的封锁有所减少,这些人也有砍柴的机会。
看到几人时,杨靖宇格外的激动,他连忙叫住几人,告诉了他们自己的遭遇,并且恳请希望他们能帮忙买一点吃的,说罢便从身上掏出了一些钱递给几人。
几个农民应声答应,杨靖宇以为有救了,可没想到敌人先前实行的宣传政策早就将他们洗脑,下山之后其中一个农民马不停蹄的将杨靖宇的躲藏地告诉了日军。
1940年2月23日,敌人根据情报,找到了杨靖宇的藏身地,在与敌人殊死奋战几小时之后,杨靖宇身中数弹靠着一棵大树牺牲。
杨靖宇牺牲之后,日本人心中依旧十分疑惑,他们围追此人多天,从未见过他吃任何食物,很是好奇他究竟是怎样活下来的?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日本人对将军进行解剖,结果却让众人震惊,在将军的腹中都是一些未被消化的烂树皮、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