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徐娇上热搜了。
但这次热搜不是因为八卦新闻,也不是她又演了什么新剧,而是她制止了一个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男烟民。
事情的起因是,徐娇在餐厅里吃饭,看到了一个男人抽烟,让餐厅里的其他食客吸二手烟,便好心地上前提醒。
可万万没想到,这位男烟民不仅没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反而还把烟头丢进了徐娇的饭碗里。
面对男烟民的挑衅行为,徐娇忍无可忍,直接选择了报警。
后来的整个下午,徐娇都在警察局接受调解。
男烟民在警局仍嚣张地表示,只要徐娇不删除微博,他就不道歉。
警察对男烟民的提议也表示肯定,纷纷劝导徐娇删除微博。
事件的最终,还是以徐娇删除微博而告终。
其实一般人,遇到了吸二手烟的行为,顶多在心里吐槽几句,并不会付出实际行动去劝阻。
但徐娇不同,有事儿她是真上,真敢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天下苦二手烟已久,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了对徐娇的支持:
“男子的行为本来就违法了,追责是对的!”
“感谢你作为公众人物发声。”
“你真的很勇敢!你的反击是标志性的跨越。”
“男的把烟头扔碗里已经算寻衅滋事了吧?”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这过气明星,是出来蹭热度的吧!”
虽然大家对徐娇的动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徐娇是真的在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她反对公共场合抽烟的行为没有错,还成为了大家的嘴替。
徐娇也一直以“正直勇敢有担当”著称,之前就因为发声,上过很多次热搜。
2
徐娇是个演员,但她虽然身处娱乐圈,却并不屈服于娱乐圈的人情世故和各种规则,反而很有自己的想法。
知名导演于正吐槽自家女演员不够瘦,在大众的一片附和声中,徐娇的发言打破了和谐:
“于正让赵晴瘦到85斤,真的太歹毒了”
不仅如此,徐娇还略显犀利地配上了于正旗下一位男演员的照片,直言道:“瘦成他就好看了?”
被cue的男演员,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应道:“姐姐,你骂人就骂人,拉我干什么?”
这便是徐娇,她敢大大咧咧地得罪圈内人,也敢向圈内对女演员的苛待勇敢说“不”。
徐娇早在19岁的时候,就明确表态,自己是名女权主义者。她为女性的发声,也不止这一件事。
在2023年,一位在读研究生的女孩,只因染了粉色的头发,就遭到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他们攻击这个女孩打扮得像妓女,还纷纷造谣她的私生活。最后女孩不堪受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其他的明星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只有徐娇大胆开麦,用自己染粉色头发的照片,纪念这位被网暴逝世的女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大众抵制网络暴力。
徐娇是一股清流,她率真的发言,仿佛下一秒就不在娱乐圈混似的。
她就像《皇帝的新衣》里,敢说真话却遭到排挤的孩童一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在人人谨言慎行的娱乐圈,明星们因为怕得罪资本纷纷闭麦。可徐娇偏要逆流而上,哪怕被负面舆论裹挟着,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做那个吃力不讨好的异类。
这一路以来,也有不少人抨击徐娇,指责徐娇“没作品”、“蹭热度”。
但徐娇她根本就不需要蹭热度,因为她就是热度本身。
3
徐娇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小明星。
她5岁就入选宁波七色花艺术团,6岁在宁波少儿频道演出,7岁被评为七色花优秀学员。
才过了两年,徐娇就被周星驰赏识,参演了风靡全国的《长江七号》。
随后她被周星驰收为义女,并签约了周星驰的星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徐娇是周星驰历经无数的星女郎以来,收下的唯一一位干女儿。别人阿谀奉承、上赶着讨好的星爷,却偏偏对徐娇青睐不已。
那年,只有9岁的徐娇一炮而红,接连获得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第1届优质华语电影大奖最佳女新人奖等多项殊荣。
不同于很多小童星的昙花一现,徐娇的演艺之路并没有止步于此。
10岁的徐娇,不仅被选中给火爆全球的动画片《阿童木》配音;
还被《花木兰》剧组选为幼年花木兰的扮演者,业内人员纷纷称赞她是“花木兰再世”,她也凭借出色的表现,入围了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后来的徐娇,星途也是一片坦荡,最近还和刘诗诗一起拍摄了优酷出品的《掌心》。
徐娇不仅在演艺事业中蒸蒸日上,她还是名斜杠青年,自己开了家网店。
她开设的汉服网店,专卖原创设计的衣服,月销售额最高达到了7位数。
有次她被邀请去电影节走秀,她便穿上了自己设计的马面裙,被一众摄影师争相拍照。
不仅如此,徐娇还跨界创业,在杭州开了一家名为娇糖文具店的实体店。
在赚钱搞事业的同时,徐娇也没落下自己的学业。
她就读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硬是在语言不通的海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4
有人说徐娇不懂这个世界的处事规则,幼稚又荒诞;
但其实徐娇是有自己的处事规则,明媚而热烈。
她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爱和正义。比起其他故作姿态的“内娱活人”们,徐娇身上“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莽撞,才是最难得可贵的。
身处于高位的她,如果闭上嘴巴,当个冷漠的看客,反而更能过得风调雨顺。
可她宁愿将自己置身于非议中,也要为女性发声,也要为弱者发声。而这些勇于发声的人,她们争来的光亮,有一天也会照亮千千万万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