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向往的生活》是个“慢综艺”,节目一开始设定的初心就是“观察生活”。
它不“生硬”地制造节目冲突,没有竞技PK淘汰,甚至不像《中餐厅》那样有固定任务——进行“厨艺比拼”。
节目中,嘉宾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原始时代拾掇庄稼,以儒家之礼践行待客之道,并不断驯化客人“干活很愉快”。
而且,关于乡村生活,它似乎给人展示了一种与很多城市年轻人想象中不同的形象。
一个慢生活且现代化的乡村。
慢综艺不“矫揉造作”
黄磊下地抓鳝鱼
节目嘉宾们被“发配”到郊区生活,第一季是在北京密云,第二季在杭州桐庐。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早点店、没有超市,购买肉类都需要驱车前往。
而且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还得自己挣。除了节目组给的三个月总共100元的生活费,其他的都得靠嘉宾自己加工农产品(包括笋干、咸鱼、蜂蜜各种原汁原味的土家特产),卖给节目组。
难怪有彭昱畅“用身体换钱”一说——他采蜜时被蜜蜂意外叮一个包,节目组补偿他10元钱“工伤费”,他用李小冉的巧克力死皮赖脸地磨,才“敲诈”回一罐迷你煤气。
其实节目组让嘉宾们经济“吃紧”,都是为了真实还原吃苦的状态。在节目组看来,如果不让嘉宾们真正地“融入”,那么慢综艺就会变成“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而劳作的核心——“自给自足”也失去根基。
所以,你能看到常驻嘉宾黄磊、何炅都是绝对“下榻”乡村的“蘑菇屋”,即使作客嘉宾也是夜宿临时蘑菇屋里临时搭建的床铺。
节目组还试图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光鲜亮丽的“明星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所以,你可以看到大清早睡眼惺忪、蓬发乱翘的男艺人们,互相吐槽打呼声太大,黄磊、潘粤明都纷纷中枪。
生于1994年的彭昱畅,被黄磊吐槽24岁了还不谈恋爱;而生于1989年的李诞也被无情吐槽:看着跟1989年出生的刘宪华挺有年龄差。
“关系户”让气氛和谐默契
嘉宾相互间熟悉默契
归根结底,观众爱看明星真人秀,源于一种窥探欲。如今,明星们往往是被“包装”过的,观众希望窥视明星的真实状态和个性。
不同于“快综艺”,“慢综艺”时间周期更长、冲突被弱化,因此,明星们在镜头面前更能卸下心防,更为“本真”。
《向往的生活》有60多个机位,一天24小时不间断拍摄,正是这种完整、不干预的拍摄过程,给足了人物交流的空间,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流淌,得以自然流露。同时,这样的拍摄方式,也能更无边界感地侵入明星们的“私人领地”,也更“温和”,并非是“八卦记者和狗仔”。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松弛的氛围”对慢综艺格外重要,因而节目组请来的这些嘉宾们往往相熟,或是一起拍过戏,或是师生、同学、好友,譬如,宋丹丹、赵宝刚、张杰、李小冉等等,蘑菇屋也被戏称为“关系户聚集地”,那里气氛和谐。
而由此顺其自然出现的火花,笑点、爆点,看似随意却无不是节目组的苦心设计:只要黄磊和何炅两位核心嘉宾的基调确定,那么整个节目的气质就不会走歪。例如,
“黄小厨”黄磊,这位号称烧菜的百科小能手串起了整季的“吃”轴心。而且由从银幕帅气小生转变为一家五口的居家好男人、深情丈夫、慈爱父亲的形象,深入人心。何炅自《快乐大本营》支持人后被称为高情商代表,更重要的是他与黄磊是几十年的知心好友,认识二十多年蹭了一千多顿饭并非虚言。在节目人设方面,黄磊是主攻类似爸爸形象的主持人,何炅是主攻类似妈妈形象的主持人。
他俩在《向往的生活》中的默契感是其他节目无法复制的。这对于没有剧情、冲突等设置的慢综艺来说,鲜明的人设、清晰的人物关系,至关重要。
“乡村”的沉浸感
徐峥不想干活到主动干活的转变
《向往的生活》的脱颖而出,更离不开对场景的考究。
节目的道具木车、鼓风机、斗笠、蓑衣都是从实地“淘来”,三只鸡小花、小白、小黄,山羊点点,鸭子彩灯,还有两只柴犬小H、小O在剪辑中无不拟人又萌宠,而鱼塘、油菜田、庄稼地布满,更是有手绘地图在手。
只有精细布局才能引发“乡村”的沉浸感。
现今生活节奏飞快,人们渴望慢下来,但城市压力无法宣泄,于是宅文化、丧文化滋生。嘉宾李诞似乎就是最好代表,他的“懒”一度上热搜,引发争议。
李诞最爱躺着,挖笋虚弱无劲,理直气壮地叫嚣:“我不劈我不行”,刘宪华鼓励他时,他直接回一句:“我没有自信”。
他初来乍到时,努力赖活,只希望挑最轻松的做,大声叫嚣:“不要给我力气大、能干的人设”!
李诞与“精致派”徐峥形成有趣的互文。
热爱体验的徐峥自言要逃脱“折磨”,却搬砖、采蜜、插秧,乐在其中。似乎他的劳动潜能彻底觉醒啦!
这或许是身在城市的上班族,能回忆起最朴实生活的样子了。生活不止苟且,挤地铁、加班,下班后想躺着,这并非生活常态。世外桃源里,插秧、抓泥鳅,收油菜子、晒梅菜干,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徐峥吃饭、干活的成就感,开心又诚恳的模样,非常有感染力——这或许也是《向往的生活》的最大魅力。
它像综艺版的《我爱我家》,只是回归原始环境下,更衬托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化学反应。
梦想的田园生活离不开“现代化”
《奔跑吧兄弟》更为激烈刺激
从最开始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到现今的《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综艺节目的衍化过程,其实反映的正是城市生活的一体两面:
人们渴望刺激,也热衷于宁静;
既卷入漩涡,又是搬砖的看客;
而追根究底,看似自取自足的乡村生活,也没有脱离不开城市生活的“便利”——快递。
嘉宾们记录乡村生活,“视频”“拍照”也正是依赖摄影机、手机。
即使是黄磊,烧饭时也幻想能有台油烟机,燃气灶。他也会为换来一小罐燃气,而开心地舒一口气。
《向往的生活》难得在,一时的放空,“慢下来”的生活,让人追忆乡村生活的淳朴。
却又无枉不在地标签出,城市生活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从节目打造的样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率先富足起来的乡村,与“现代生活”结合的田园生活,是有可能的。
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城市=现代、乡村=落后”,似乎成为很多人的既有印象。但在发达国家,乡村生活的现代化,恰恰是其发达的标志之一。身居田园,同样可以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以及教育、医疗及商业等配套服务。
在此方面,《向往的生活》在有意无意之间,也许揭示了这个国家现代化的新方向。
所以,慢综艺节目形式上看似远离现实,但内核上无一例外地紧扣现实。(文/朱柒柒)
【延伸阅读】《爱情公寓》“死得其所” 逝去的十年青春再也不见
电影《爱情公寓》正式版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8月17日,“七夕档”票房报收4.68亿,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了120%。8月18日下午17点,黄渤执导处女作《一出好戏》内地票房正式突破10亿,遥遥领先。
而一度被看好的《爱情公寓》,上映首日拿下3亿票房后,第二天就以超50%下跌速度“跳水”,8月18日单日票房同比首周五暴跌99%,创首日破亿影片的跌幅纪录。本片8月18日排片只有0.8%,目前豆瓣评分仅有2.8分。
早在《爱情公寓》放映前,预售成绩就超过了2亿元。自上映前就争议不断,打着“情怀”的旗号,沿袭着“抄袭”的内核,自作聪明的误导式营销,摆明了“就是想再坑你一道”的态度,完全无视观众的尊严和底线。
《爱情公寓》一路大摇大摆作死,也算是“死得其所”。
打着“情怀”的旗号 沿袭着“抄袭”的内核
十年里,虽然《爱情公寓》一直被曝抄袭,负面缠身,但是它确确实实陪伴观众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情怀”二字确实是吸金利器,营销团队对这些套路和招式自然烂熟于心。
然而,这部影片并不是发生在爱情公寓中的故事,而是主演们一起穿越到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的世界,跟书中主人公一起探险古墓的故事,与剧版《爱情公寓》几乎不沾边。
粉丝用十年时间,就等来了这么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鬼东西”,作为当年的剧粉,说不失望不伤心才是骗人的。
《爱情公寓》被质疑“抄袭”美剧《老爸老妈罗曼史》部分证据(图片来自猫扑网站)
《爱情公寓》从来不是一部“原创”的作品,导演韦正和编剧汪远也都亲口承认是所谓的“致敬”。有细心地网友曾对剧版《爱情公寓》进行了详细整理,并列出了借鉴目录,内容涵盖了《老友记》、《生活大爆炸》、《IT狂人》、《老爸老妈浪漫史》等经典美剧。虽然它在借鉴基础上做了很多本土化处理,拥有了国内一大批忠实粉丝,但片方如果仅仅因为“借鉴”这招真的有效,就失去了敬畏之心,不尊重原创也不尊重观众,就算是十年铁粉,也无法拯救。
然而,影片的主创却并不觉得《爱情公寓》是抄袭。
编剧汪远说他只是在学习:“很多人都说我在抄袭,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顶多算‘师夷长技以治夷’……我们一直在学习美剧,但我不是大师,《爱情公寓》也不是名著,看着开心就好,如果你是美剧的死忠就干脆去看美剧好了!”除了“学习”,《爱情公寓》的主创还用了“借鉴”“致敬”“模仿”等定义来回应抄袭说,最终的落点也都是那句“看着开心就好”。
这些年,连于正都在进步,新剧《延禧攻略》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快钱”虽然来得容易,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抄袭者终将毁灭在自己欲望的沟壑中。所以票房跳水这件事,真的是粉丝的幡然觉醒,大快人心。
大IP手拉手圈钱 观众进入“误导式营销”的骗局
《爱情公寓》本身就是个大IP,按照编剧汪远的话来说,就是拿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来“皮一下”。《爱情公寓》系列与众多IP融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剧版也有这个传统,如《爱情公寓之决战紫禁之巅》中就将场景放在古代,融入了三国演义、笑傲江湖等其他IP,当时播出后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盗墓笔记》也是个大IP,这次《爱情公寓》确实得到了授权,但是片方一直藏着掖着,走进电影院,才发现自己似乎是买错了票。每一部经典或者热门IP的诞生,都有大批粉丝的情怀寄托其中,将这些经典或者IP进行翻拍或拍摄续集,是利用粉丝情怀进行文化消费的常用手段。让汪远、韦正始料未及的是:这次简简单单的“皮一下”不仅伤害了剧版《爱情公寓》的十年粉丝,也伤害了《盗墓笔记》广大粉丝的“情怀”。
《爱情公寓》另一个版本的电影海报呈现了“盗墓主题”,只可惜大部分观众看到的都是正式版的“公寓主题”。
“误导式营销”对应的最接近的法律概念可能是虚假宣传。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均对虚假宣传进行了规制,要求经营者以及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不得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大众。
《爱情公寓》官方预告片只有短短30秒,把剧情捂得严严实实,没有组织媒体看片更没有提前点映,直到上映那一刻才撕开“神秘面纱”。正常影片首映都在零点,为防止网友早期的吐槽和负面反应,以实现冲高首周末票房的目的,片方把上映时间推迟了14个小时。
绝大部分剧迷是抱着看剧版《爱情公寓》在电影中如何呈现的心态去的。影片包括海报、“原班人马十年重聚”、内容剧情等,都没有表露一点与盗墓有关的信息。
十年了,是时候和它告别了。
电影版《爱情公寓》的彩蛋,竟然有九个之多,片方自诩诚意满满。
如果电影版《爱情公寓》就是那个再见,那真的就不要再见了。(文/马维)
(2018-08-20 16:50:34)
【延伸阅读】《巨齿鲨》:为何鲨鱼题材影片会票房大卖?
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 美媒称,好莱坞是世界上最难以预测的行业之一。然而即便在影院上座率减少的10年里,电影制片厂仍有一些可以依赖的东西:像《星球大战》这样的系列电影、道恩·强森等动作片英雄,以及鲨鱼题材电影。没错——鲨鱼题材电影。
电影《大白鲨》剧照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8月10日报道,自1975年6月《大白鲨》上映以来,鲨鱼题材的电影均取得了不俗票房。《大白鲨》在400多家影院上映,这在当时是一个壮举。它成为首部暑期大片,在上映首个周末便斩获700万美元票房。
由乔·德特杜巴执导、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电影《巨齿鲨》有望在本周末延续这一传统。它于上周五登陆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影院。该片制作预算约为1.5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耗资最多的鲨鱼题材影片——但它仍有望获得盈利。
北美院线联盟的票房分析师杰夫·博克向石英财经网站表示:“人们喜欢鲨鱼题材电影。迄今为止,所有的鲨鱼题材电影都赚到了钱。”
报道称,自《大白鲨》首开先河以来,鲨鱼题材电影为夏日带来了完美的刺激。它们把恐怖(票房往往不错的另一种流派)和我们对鲨鱼的病态迷恋结合在一起,让观众感到恐惧。博克说:“我们喜欢被吓到,没有什么比现实生活中的怪物更可怕了。”
事实上,石英财经网站分析的9部鲨鱼题材惊悚片(上映时间在1975年到2017年之间)票房收入都超过了投资预算,大部分影片的表现都超出了制作方的预期。
这些鲨鱼题材电影都是在夏季——也就是海滩的旺季——上映,许多电影都以低廉的成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像《鲨鱼故事》和《海底总动员》之类的动画片不算在内,虽然它们也是鲨鱼题材的电影,但鲨鱼惊悚片和儿童动画片就像苹果和橙子一样不属于同一类型。)
只有两部鲨鱼题材惊悚片表现不佳:《大白鲨4》和《鲨鱼惊魂夜3D》。
《鲨滩》等中小预算电影票房超出预期
报道称,并非所有的鲨鱼题材惊悚片都是票房冠军。一些影片制作成本并不高,在电影中制造大量悬念,鲨鱼只是惊鸿一瞥,不需要用到太多电脑合成技术,这使它们的收益更加可观。《开放水域》被视为是《女巫布莱尔》类型的鲨鱼片,该片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制作的,上映后赚了5400万美元。在2016年和2017年,像《鲨滩》《深海逃生》之类的中小预算鲨鱼题材电影在影星布蕾克·莱弗利和曼迪·摩尔的帮助下表现超出预期。
《巨齿鲨》则不同。这部中美合拍影片由华纳兄弟的中国工作室旗舰娱乐公司和中国的引力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它是一次巨大的赌博,其制作预算高达约1.5亿美元。制作成本第二高的《深海狂鲨》耗资约60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9000万美元。算上通胀因素,《大白鲨》的制作成本约为3200万美元。
《巨齿鲨》使用了大量电脑合成技术,英国动作巨星杰森·斯坦森和中国顶级女星李冰冰的加盟使其更具全球号召力。
报道称,制片方赌的是,《巨齿鲨》的国际票房收入能让他们赚到钱。大部分鲨鱼题材电影的票房收入在美加——这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平分秋色。不过预计本周末《巨齿鲨》在美国和加拿大能收获约2000万美元票房,该片的大部分票房将来自海外。
观众在《巨齿鲨》中想看大鲨鱼如何去恐吓杰森·斯坦森和他的船员
报道表示,这部电影的评论好坏参半。不过,坦白地说,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看一只可笑的大鲨鱼如何去恐吓杰森·斯坦森和他的船员。
报道称,全球其他国家的观众对鲨鱼电影的兴趣可能和美国观众一样强烈。博克说,国际票房统计数据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可信,当时各大电影公司开始更多地关注海外市场。像《大白鲨》这样的电影在海外的表现可能比统计数据显示的还要好。
报道还认为,如果《巨齿鲨》获得成功,那么环球国际影片公司突然对制作又一部《大白鲨》电影感兴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这家公司已经靠续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赚了数百万美元。
(2018-08-17 16:10:00)
【延伸阅读】从《镇魂》看靠主角强撑的国产剧,还能走多远?
朱一龙和白宇主演的网剧《镇魂》海报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今天的你也是‘镇魂女孩’吗?”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很多朋友都被这句话和“镇魂”这两个字刷了屏。
《镇魂》是2018年6月13日在网络上播出的国产都市奇幻电视剧,该剧改编自网络作家Priest同名小说,讲述了赵云澜、沈巍兄弟两人,共同守护两界和平的故事。
《镇魂》刚刚播出就被贴上很多惊天动地的大标签,比如“今夏最火网剧”、“超级正能量剧集”,甚至有媒体把《镇魂》赞誉为塑造了中国版“神盾局”群像。
就算全球大型赛事世界杯的分流,也难以抵挡“镇魂”粉丝们对于这部剧集的热情。
主演成了产品 剧情成了赠品
《镇魂》最让人生疑的,是这部被多方赞誉的网剧只获得了6.4的豆瓣评分。
微博一位网友“猫撞”的回答一针见血:
“你看《镇魂》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是朱一龙和白宇的演技、颜值和互动吗?剧情逻辑就是冲会员赠的,你还指望赠品有啥质量?”
《镇魂》剧照,白宇(左)和朱一龙(右)
白宇和朱一龙,都不是新人演员了。两人在《镇魂》里的默契配合,被镇魂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巍澜CP”,他们俩的戏里戏外“社会主义兄弟情”让粉丝们陷入集体疯狂。
但是除了他们两人的颜值、演技和互动,《镇魂》还剩下什么呢?
即便原著小说《镇魂》是一部优质的网络小说,在电视剧输出的时候却并不能称得上是一部优质的网剧。
《镇魂》的剧情设定从一开始,就给这部剧集制定了一个不高的档次:“几万年前,一群外星异族乘坐天外飞船,来到这个星球上。其中一部分外星异族的细菌,与海星的动物、植物发生了基因序列的融合……”这些设定,即便本着以创造一个强大世界观的目的行进,还是让观众们嗅到了土味而廉价的“伪科幻”味道。
这样的单薄剧情和“五毛特效”配上并不流畅的台词,“双男主”设定似乎是这个电视剧唯一的出路。
片方很聪明,他们知道现在的女孩们想看什么,也知道演员们的经纪公司想要什么。
2018年6月18日艺人新媒体指数(左)和7月18日微博新势力榜(右)
如果是以捧红朱一龙和白宇两位主演为制作电视剧的最终目的,那么《镇魂》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剧集播出仅5天(2018年6月18日),朱一龙就以8.63的高分,荣登艺人新媒体指数榜的第三位。在7月18日刚刚发布的新一期微博明星实力榜上,朱一龙第一,白宇第四。他们被《镇魂》的高温烘托成了妥妥的流量明星。
可是,国产网剧还要靠脸硬撑到什么时候?
如今的国产网剧讲不好故事?
靠主角硬撑的国产电视剧,着实一抓一大把:从最开始的《宫》系列勉强能把大家带入作者的世界观,到最近的新版《流星花园》粗制滥造得令人不忍直视。流量明星的粉丝愈来愈疯狂,制片方也愈来愈贪婪,产品好不好,是否优质似乎没人会关心了。
不是所有的国产剧讲不好故事,观众都会为主演的脸买单,电影尤其。
近日国产电影《阿修罗》上映仅仅两天就被撤档,这部号称斥资7.5亿元人民币的国产奇幻大片就这样夭折。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7日、18日连发两篇文章——《阿修罗》撤档是“黑粉”的锅还是影片的锅?是同行抹黑还是观众选择?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很容易得出答案:吴磊的颜值,刘嘉玲和梁家辉的演技,和炫酷高昂的特技也掩盖不了豆瓣评分3.1的《阿修罗》是一部质感廉价、彻头彻尾的大烂片。
去年参考文化的一篇报道就指出,国产影视剧海外改编“遇冷”,国产影视IP海外输出或翻拍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剧本故事性不足,难以逃出“出钱费力不讨巧”的窘境。
台湾电视剧《第八号当铺》剧照
下重金在演员的宣发费用的国产网剧,永远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讲好一个故事。在十几年前的中国,有很多优质的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还有和《镇魂》题材相似的台湾电视剧《第八号当铺》,这些电视剧的故事现在都值得推敲,演员的演技可圈可点,很难说清是剧集带火了演员,还是演员让电视剧增光添彩。
《镇魂》的制作单位深知一个道理:要制作出好口碑的优质网剧,需要好的故事和好的演员演技相辅相成。至少不能让故事配不上演员的演技和粉丝们呼天抢地的支持。
总之,故事不应该是电视剧的赠品。
让人遗憾的是,刻画故事有很多方式,认真讲好一个故事,在这个时代却成了稀有的事情。(文/孙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