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中国康养名县目标,将中医药与康养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4年草药医学发展大会在我县召开,引进培育以新雨丹公司为链主的中医药龙头企业,秦岭中医药博物馆开馆,国家级中医药先进县复审达标,县中医医院迁址后业务能力大幅提升,镇级中医馆和村级中医堂全覆盖,都为助推康养名县建设、谱写丹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医药的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紧缺,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完善,特色优势发挥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强,宣传普及不广泛,医保政策在支持倾斜中医药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中医药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不够高等。为此,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和各类中医名师、中医骨干众多的优势,重点扶持培养特色中医,向社会宣传推广特色中医治疗手段和疗效,组织知名专家为患者开展特色病种体验活动,促进中医药发展。二要整合力量,聚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做优做强龙头中医医院,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县中医医院,彰显中医院的独特作用。三要引导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提档升级镇卫生院中医馆,推进村卫生室中医堂建设,在县医院、妇计中心和民营医院,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不断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强化科技投入做强中医药产业。一要充分发挥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产业园等科技引领,积极借助中医药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科技手段,对传统中医药改造提升,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二要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中医药研发、推广和实验,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三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引进科研机构、医药公司、种植基地、医疗机构(含药店)四方联手,发展和延伸我县中医药产业链,大力推进中药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三、坚持内引外联培养中医药人才。一要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培养和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现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先进理念,学习医疗技术,强化科研攻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医疗水平,壮大中医药医疗力量。二要通过我县创建中国康养名县的战略部署,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参与医疗救治、发展康养产业,尽快制定中医药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提升中医人才供给的质与量。三要出台优惠政策等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全覆盖。
四、完善相关政策规范中医药管理。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相关医疗政策,简化环节,提高效率,规范管理。二要提升医疗机构及零售企业中药材质量,制定中药饮片选用标准,对进入医疗机构的饮片作出明确的等级要求和炮制要求,市监部门要加大对中药饮片质量的跟踪监控,切实保证中医药医疗救治效果。三要探索中医标准化建设,制定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中医设施设备、中医诊疗科目、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药人文的相关标准,并在全县推广实施。
五、优化医保政策支持中医药创新。一是将全县符合条件的中医院、中医馆、中医诊所以及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将中医病种、优势特色项目、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内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二是实施医保待遇倾斜,提高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的报销比例,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做实中医药按病种分值付费和按项目、按床日付费的综合付费模式。三是落实中药饮片允许加价25%和中医、康复项目价格上调5%的价格管理规定,加快对新增中医药服务项目和院内制剂的审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