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到双十一,各种消费都特别火爆,很多人盯着电脑和手机,不停刷新购物车,就怕抢不到优惠。
如今,双11的喧嚣似乎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冷清。
这艘曾经载满购物梦想的巨轮,是怎么沉没的呢?[害羞]
01
双11的蜕变,从狂欢到疲惫
时间回到2009年,淘宝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双十一购物节活动,打出“全场五折”的旗号,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购物,也让这个日子变得更有商业价值了。
第一次双十一风险很大结果却成功了,消费者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购物快感,商家也赚得盆满钵满,电商行业由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任何事物都逃不过盛极必衰的规律,双十一越来越火,为了销量继续涨,现在活动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从最初的几天到现在的近一个月,促销活动一波接一波,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了。
现在商家促销花样繁多,什么先涨价再打折、满就减、优惠券、预售、定金翻倍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结果很多人发现辛辛苦苦比价,省下的钱其实没多少,可能还更贵。
双十一那些花里胡哨的促销手段,不仅坑了消费者,还让人越来越没兴趣,对双十一也越来越不信任了。
从最初的热闹景象,变成了让消费者精疲力尽的购物大战,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不断有新的模式涌现。
拼多多靠着“百亿补贴”,杀入了电商市场,给老牌电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搞双十一它全年都卖低价,吸引了一大波喜欢实惠的顾客,现在直播带货火了,大家买东西也跟着变了。
在经历了多年的双11洗礼后,消费者逐渐变得更加理性,现在大家买东西更理性了,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会货比三家追求实惠。
电商发展到今天,消费者购物方式变了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以前“双11”是大家买东西的大日子,现在感觉到处都是套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02
双11的挑战,平台与商家的困境
每年双十一都是电商平台的一大考验,要保证平台稳定运行,应对大量的订单和访问,同时还得防范刷单和作弊行为。
对阿里巴巴这类电商来说,双十一过去是年终业绩的关键,但双十一的热度不再,平台对它的依赖反而成了累赘。
双十一的火热劲儿不如以前了,销量增速慢下来甚至还下降了,这可让电商平台压力山大。
双11不仅给平台带来了挑战,商家也感受到了压力,曾经双11是商家一年一度的“大丰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抱怨双11的“低回报”。
一方面,平台的流量成本不断上升,商家需要支付高昂的推广费用才能获得曝光。
一些商家为了在双11期间冲销量,不得不采取先涨价再打折的策略,这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透支了品牌的价值。
利润在下滑,曾经的“大丰收”变成了如今的“鸡肋”,商家们不得不思考,在投入巨大精力和资源之后,双11带来的回报是否真的值得?
这样下去,商家生意越来越难做迟早撑不下去,商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找到新的出路,如何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03
双11的未来,寻求新的突破口
对于平台来说,与其绞尽脑汁地设计各种复杂的促销规则,不如将精力放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上。
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购物环境。
平台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要成为一个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桥梁,一个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
与其一味降价竞争,商家更应该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和开发创新产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是要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别只顾眼前着眼长远,想想怎么才能长久发展下去,价格战只会两败俱伤,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家。
只有做好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顾客长久发展,顾客的喜好变了,咱们得试试新的营销方法了。
平台和商家得试试新招,比如个性化推荐、写好内容吸引顾客、利用社交平台卖货、发展会员制度等等。
这些新的营销模式,可以为双11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平台和商家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切以顾客为先,想在竞争中赢?
就一定要了解消费者需求,不仅仅是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产品,更要了解他们的购物习惯、消费心理、以及对品牌的认知。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不再盲目跟风促销了,广告太多了让人很容易就忍不住买买买。
购物时,选口碑好的商家和平台很重要,还要看看产品有没有质量保证和好的售后服务。
便宜没好货买东西要谨慎,省点小钱别给自己找麻烦,买东西之前货比三家,挑最划算的。
别因为一时兴起买没用的东西容易浪费钱,双11只是一个购物节,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平台需要摆脱对过度依赖,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也包括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等。
结语:
双11的未来,不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狂欢,而是关于品质、服务、体验的升级。
只有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双11重焕生机,重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盛会,一个更加理性、成熟、可持续的购物盛会。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