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企业  快速  中国  上海  设备  行业    未来 

现代化 向新行|省科技厅: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10-01     移动:http://mip.ksxb.net/quote/6333.html

现代化 向新行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省科技厅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10月1日起,《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下称《条例》)将正式施行。《条例》提出了多项突破性、首创性规定,其中有40余项规定在广东省立法层面首次明确,以地方性法规为科技创新“松绑”“赋能”,包括强化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简政放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掣肘。


近年来,广东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谋篇布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亿航智能的EH216-S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在广州黄埔知识城九龙湖广场进行载人飞行演示。张令 摄

长期稳定支持促基础研究“多点开花”


截至2024年7月,广东省共有29所高校23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11所高校31个学科进入前0.1%,入围学科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四,近五年增幅均位居全国第一……关键数据“多点开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背后是广东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上不断丰富“广东实践”,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处于跃升期,并迈入国内第一方阵。


2023年,南方科技大学“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中山大学“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7年以来,全省已有10项牵头或参与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条例》将广东已有的优秀做法固化为法规,强化基础研究“硬投入”——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并明确对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硬实力”。


同时,广东还探索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新模式,如腾讯公司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美的公司创始人何享健个人捐赠30亿元设立“何享健科学基金”。


科研经费规模壮大,使用管理机制也迎来改革。广东在省基金项目中全面开展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试点,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实施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允许试点单位从财政安排用于稳定支持科研项目的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


大投入筑起大平台,今年,广东在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组建第一批5家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连续五年对每家中心每年支持80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允许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机构自主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开展科学研究。

在关键设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


今年,比亚迪发布的第五代DM混动系统引发关注,其凭借核心技术突破,让新能源车实现超长续航。比亚迪也连续两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同样靠关键核心技术“杀出血路”的还有华为。欧拉、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9亿台。


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努力研发“根技术”、破解“根问题”、提供“根服务”,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关键设备、基础软件等领域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体系化研究力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条例》针对粤港澳三地联合科研攻关实际需求,规定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政府应当促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探索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样本、实验试剂、耗材等科研用物资便捷管理模式。


2018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大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至今共组织实施了12批754个项目(其中企业牵头占比达54.2%,企业参与占比超90%),省级财政投入132.9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351.26亿元。


成果逐步显现——亿纬锂能研发并量产全球首款容量600安时以上大电芯,广州昊志、中山迈雷特等研发的谐波减速器、直驱车滚复合数控机床等产品远销海外,国产高性能质谱仪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等更多前沿领域也正谋篇布局。腾讯大模型“混元”已扩展至万亿参数规模,具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能力;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院士团队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试剂盒筛查准确率超96%。

“单列管理”为成果转化“松绑”


由广东省科学院孵化的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低空无人机遥感运营商,完成B+轮融资,市场估值12亿元。其成功的背后,除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离不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环节。


将科创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疏通对接融合的堵点、卡点、断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仍存在的转化流程繁琐、周期过长、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等难题,《条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地方立法中构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单列管理制度体系,力图真正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赋权、管理和监管环节“松绑”。


其实早在《条例》实施前,广东已先行一步开展探索,取得有益经验——


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3家单位参与了科技部牵头的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职务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工作。2021年至2023年,3家试点单位共完成716项成果的转移转化,转化合同金额6.63亿元。


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团队衍生科研成果“用于控制生物体内热量产生的组合物、方法及用途”,作价1000万元转让给广东暨安特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度“松绑”,为科技成果转化带来更多活力。


根据《条例》,科技成果转化前,赋予单位产权激励自主权,例如可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鼓励科技人员等以跟投现金方式持有股权,鼓励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赋予单位管理自主权。单位可自主管理、自主处置,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



数读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七连冠”

●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二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全省研发经费支出4600亿元

●全省研发人员135万人(占全国1/7);

●高新技术企业7.6万家(占全国1/6);

●发明专利有效量66.56万件(占全国1/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7万件(占全国1/3)

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2023年省科技专项资金中基础研究投入30.5亿元,占比约40%

截至2024年7月,29所高校23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11所高校31个学科进入前0.1%,入围学科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四,近五年增幅均位居全国第一

●截至2023年10月底,科创专板累计挂牌展示企业85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6家,占比86%

●截至2024年4月底,广东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2500余家、管理基金数1.2万余只,居全国第一;管理基金规模约2.5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4年二季度,全省科技信贷余额超2.65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2023年广东新增科技型企业50家;近5年来,广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80%;广东企业科创板上市89家,居全国第三

案例




荔枝插上“科技翅膀”远销阿联酋

金秋九月,本不是荔枝上市的季节。但今年,一批来自广州从化的“冻眠荔枝”远渡重洋,在阿联酋的水果市场上开启一段甜蜜之旅。


从化是全国荔枝重要产区,全区荔枝种植面积30万亩,占全省7.3%,成熟期集中在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全省荔枝最晚熟的产区。曾经因保存难而成为“岭南限定”,而从化荔枝如今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向世界,海外市场已覆盖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荔枝细胞中的水,在-5℃至-1℃之间最容易结成大冰晶。大冰晶会刺破细胞结构,导致荔枝汁水外流,不再好吃。浸渍速冻技术,就是要避免大冰晶的形成。


新鲜荔枝采集运输到工厂后,先接受预冷,将中心温度降到0至5摄氏度,然后通过人工挑选、覆膜包装等工序,被送入一池专用液体中浸渍,40分钟后就成了冻眠荔枝。在浸渍速冻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新的包装材料,既能很好地导热、隔绝氧气,还有足够的韧度,不被尖锐的荔枝表皮划破。这种材料配合液体介质,能提高热交换效率,让荔枝“冷得更快”,使生成的冰晶小于5毫米,排列更均匀有序,从而保护细胞结构。


“我们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功攻克了荔枝冻眠技术的难关,将荔枝冻眠锁鲜技术产业化,有效解决了传统冷冻护色难、果品质量变化快的瓶颈问题,使得冻眠锁鲜荔枝保鲜期突破一年,品质得以保留。”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总经理邝东宁说。


目前,从化首条2吨/小时产能的浸渍式超低温冷冻锁鲜生产线已建成试产,每年可保鲜加工荔枝2000吨,极大地拉长了荔枝的销售和保鲜期,推动夏荔季收年销,带动果农增收2500元/吨以上。


挂果不摘、果贱伤农,是长期困扰广东鲜果产业的难题。从冻眠技术到智慧果园管理、“荔枝+石斛”生态种植、荔枝林下经济……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果贱伤农成为历史,让荔枝果农有稳定的收入,助力“百千万工程”。


随着冻眠技术发展,广东水果有望以更新鲜的姿态,销到更远的海外。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正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中。

亲历




在产业链和科学家之间“修桥”

油料光谱仪是油液检测的有效分析手段,用来给大型设备做故障预警,就像给设备做“体检”。早在2014年,油料光谱仪就被列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经过4年摸索通过了第三方测试。


“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可产品一直无法市场化,实验室里的技术迟迟未能转化落地。”2020年,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在调研时看到油料光谱仪的样机后,与项目负责人张冠文一拍即合,这项成果才迎来转机。目前,该光谱仪已在国内外打开市场,比国外同类产品有明显价格优势。


“作为技术经纪人,不仅要懂技术逻辑,更要摸透产业。”在殷红军看来,佛山产研院如同产业链和科学家之间的一座桥,“技术和产业需要沟通,而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就是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寻找提质升级的技术和人才,并做好对接服务”。


佛山产研院是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同建立的高新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基地。“科学家擅长做科学研究,但市场要考虑的是产品性能、性价比等,如果两者不能很好衔接就会进入‘死亡之谷’。产研院补齐两者的短板,打通了由样品到商品、从书架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殷红军说。


按照佛山产研院的技术孵化办法,殷红军和同事们帮助科学家创办企业,搭建公司治理结构。“我是学工程出身,以前也会修桥,现在我在产业链和科学家之间‘修桥’,成就感更大。”


佛山产研院于2018年成立,坚持“基于产业链、加速创新链、融入资本链、落实政策链”的发展理念,已持续为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孵化服务,累计培育孵化了100多家科技企业,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次)。


目前,广东省科学院旗下的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市场化机制的推动下,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加快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来源:南方日报、广东科技


本文地址:http://fabua.ksxb.net/quote/6333.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fabua.ksxb.net/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