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中旬苹果推出了iPhone15系列以及全新的Apple Watch智能手表。不管大家是否关注此消息,但多少都会在网上看到过发布会上展示的由无数粒子汇聚成苹果Logo的动态效果。
iPhone 15发布会动态Logo
从这次的邀请函的配色设计来看,不难看出这是 iPhone15新的钛合金材质,全新的钛蓝配色,将饱和度变低并用流动的粒子相聚在一起,最終形成苹果Logo,其过程如流动的线条、未来感的数字构成一样,既简洁又高级。
初代Logo
苹果的标志性Logo多年以来变更过很多次,但尽管如此,你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来,那它是如何演变至今天的样子的呢?
初代logo是由苹果三大创始人之一罗纳德·韦恩(Ronald Wayne)绘制的,其灵感主要来源于“牛顿在苹果树底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但这一版的苹果Logo设计的实在过于复杂,所以仅仅使用了一年。
罗伯·詹诺夫(Rob Janoff)
为了使Logo更易于记忆,乔布斯请来了麦克纳设计总监罗伯·詹诺夫(Rob Janoff),他在设计时从“Apple”的含义出发,整合了品牌名称并将其嵌入到 Logo 中,其次,它展示了代表Apple II电脑图形功能的6个主色,以色彩与显示器颜色相呼应,创造了如今经典的“被咬的苹果”Logo。
在1981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乔布斯为什么选择苹果这个名字。对于这个问题,他回答说:“我喜欢苹果,也喜欢吃。但苹果背后的主要理念是以最复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简约,仅此而已。它很简单,但很强大。”
随着产品线的拓展,苹果Logo设计也在不断更新,之后又经历了纯黑样式、立体高光样式、更适合iPhone金属背壳的镀铬效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苹果logo设计的风格逐渐变得复杂,这与其拟物化的UI设计是分不开的。
直到2013年,这也是苹果设计风格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系统界面拟物化的图标样式以及Logo都彻底扁平化,Logo去除了阴影、高光、渐变等元素,呈现出简洁现代化的效果,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苹果在Logo上的创意并没有止步于2013年,每次的新品发布会,我们都能看见这个经典Logo图标一次又一次向大众演绎“创意”二字。
2018年发布会的邀请函上,苹果更是设计了371款不同的Logo,每一个受邀媒体收到的邀请函上的Logo都不相同,让人瞠目结舌!
部分设计展示
但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2019,苹果发布的一款相应主题的特色Logo,被吐槽为“西瓜霜”姐妹版。
“牛年限定版”Logo,其中“刘海”的设计,让人不禁想起非主流时代。
2021年的不再是“西瓜霜”,但很快又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居然又撞脸了台湾高雄市市徽。
除此之外,苹果线下零售店对于Logo的二次创作,也常常让人耳目一新。
以北京景泰蓝艺术为灵感,创作了「各显各『京』彩」的Logo形象。
位于日本的「Apple 新宿」店,将苹果Logo和新宿字样设计为霓虹效果,体现新宿文化特色。
在台北信义,「Apple 信义 」店Logo将汉字「台」与苹果标志融合,直观地组成了「台北」二字。
而这些大厂范儿动态Logo的形成,其实都是通过Adobe After Effects等软件进行后期制作的。近年来,众多品牌纷纷通过动态Logo来提升品牌形象、传播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
如果你也想创造屏幕上的跃动魔法,欢迎今晚18:00蹲守Adobe Live直播间,和小莫一起探索AE动效制作的奥秘。
注:Adobe ID和直播间账号不通用,需要注册才可进入观看哦!